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開啟
:::
展現尖端研發潛力 建立產學交流平台 本院舉行2013年研發成果發表會

發布時間: 2013-06-03

為建立學術界與產業界通暢的合作平台,激盪彼此最新的研發成果與尖端科學技術,本院公共事務組將於2013年6月5日(星期三)上午9時15分在本院人文館會議廳舉辦「中央研究院2013年研發成果發表會」。竭誠歡迎媒體與企業界先進們屆時蒞臨指教。

此次發表會主辦單位共精心篩選出50項較具應用潛能的研究成果,由研究團隊現場做說明與回應,議程分為兩個會場同步進行。「醫藥生技/農業生技」領域將發表31項研發成果,「精密儀器/光電材料/資訊科技」領域則將發表19項研發成果。預計將有超過60家國內外企業代表出席,對於移轉台灣優秀學術研發成果,以及建立產學良好合作關係,助益甚大。

為研發癌症治療性抗體,本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吳漢忠研究員兼副所長將發表EpCAM單株抗體及其應用。他成功建立新的五株對抗EpCAM的單株抗體,並發現EpAb2-6能引起癌細胞凋亡,並且抑制腫瘤生長。進一步將EpAb2-6成功轉變為擬人化抗體後,同樣保留殺死癌細胞能力。該抗體可以抑制腫瘤生長,可作為治療EpCAM過度表達之各種腫瘤,並可作預測癌症之預後,亦可作化學治療藥劑引導者並準確送至癌組織。另外也可用於標的造影,專一辨認腫瘤。對於癌症診斷、預後、標靶治療和造影,甚具應用潛力。

本院分子生物研究所廖南詩研究員將發表製備具有抗癌能力之人類之類干擾素製造型殺手樹突細胞,用於癌症免疫療法。該技術將把病人的免疫細胞在體外進行刺激及培養,成為有活性的免疫細胞,再回輸到同一病人體內,引發抗癌免疫反應,達到抗癌效果。研究團隊在體外培養出小鼠及人類的類干擾素分泌型殺手樹突細胞,並在腫瘤小鼠的實驗模型中,證明回輸的小鼠細胞,能抑制長癌小鼠的腫瘤生長並引發具腫瘤專一性的免疫反應,因此體外培養出的人類細胞有潛力用於治療癌病人。採用自體細胞免疫療法,可避開現行癌症療法(例如手術、放射線療法、化學療法、標靶藥物)常伴隨而來的副作用。

本院物理研究所黃英碩研究員將發表三項最新研發成果,展現其超越國際水準的單原子探針製備之創新尖端技術。其中一項是利用鎢針的針形電化學蝕刻法,不需使用複雜的機構與電子電路控制,僅透過市售的波形產生器,調控適當的電位與脈衝波,即可改變鎢針形貌。製備出超高深寬比的鎢針。針尖的曲率半徑可以小於10 nm。亦可以單獨調控鎢針表面的粗糙度與針尖錐度。這項進展未來可以廣泛應用於各式精密與貴重儀器之製作與檢測。

以及,今年一月發佈「奈米分子壩」(一種快速濃縮分子方法可檢測出癌症相關蛋白質)而深受矚目的本院物理研究所周家復研究員,包含此創新技術,此次亦將發表三篇相關成果。其中,他發展出來的分析單一蛋白質-DNA複合體之奈米流體設備,是一個可判讀蛋白質在基因體DNA分子上結合位置之奈米流體平台。此裝置具有區分非專一性及專一性蛋白質-DNA複合體的能力,因此可提供更可靠及更準確的資訊,及一種可能提取細胞體內DNA-蛋白質複合體並定位蛋白質結合位點的生醫晶片裝置,可應用於表觀遺傳學及生物聚合物與藥物交互作用之檢測。
 

新聞聯絡人 關閉
  • 謝幸娟,中央研究院總辦事處公共事務組

    cynthiahs@gate.sinica.edu.tw (Tel) +886-2-2787-2515

  • 林美惠,中央研究院總辦事處

    (02) 2789-8821,mhlin313@gate.sinica.edu.tw

  • 黃復君,中央研究院總辦事處

    (02) 2789-8820,pearlhuang@gate.sinica.edu.tw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