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開啟
:::
《臺中歷史地圖散步》新書發表會 穿越今昔 看見臺中百年城市發展變遷

發布時間: 2018-01-24

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與臺中市政府文化局等在地力量攜手合作。臺中第一本搭配行動APP的旅行導覽書《臺中歷史地圖散步》隆重上市,並訂於1月24日(三)上午10時30分在臺中放送局舉辦新書發表會。

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繼2016年《臺北歷史地圖散步》後「再下一城」,推出《臺中歷史地圖散步》專書與免費APP,深掘城市文史內涵,結合數位方式浪漫再生。1月24日與臺中市政府文化局,在臺中放送局共同舉辦《臺中歷史地圖散步》新書發表會,展示史料與數位科技的結合,如何打破時間、空間界限,在指尖滑動間,即可穿越今昔,看見臺中百年城市發展變遷。

「臺中歷史地圖」APP精選13幅臺中古地圖、150張珍貴老照片,對比今日Google地圖與街景影像,搭配地理定位功能,讓使用者得以在彈指之間,進行一場探索臺中前世今生的時空文化之旅。由中研院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提供的古地圖,發行年代介於1895年至1986年間,集中在臺中市中區、西區、南區、北區,從中可看到這座城市平地起高樓,從荒蕪到一片繁華的景象。老照片則由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國立臺灣圖書館、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臺中市政府文化局等單位授權提供,同時,也利用了臺中攝影名家林權助、余如季等極少曝光的攝影作品。

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召集人林富士指出,「歷史地圖散步」系列開創了臺灣旅行導覽書的另一種呈現模式,首善之都臺北、文化古都臺南已在列,而臺中做為臺灣第二大都市,在歷史上又曾是臺灣省城所在地,也是臺灣第一個都市規劃的城市,重要性不言而喻,其特殊歷史地位及豐富文化內涵都值得深究,自然不容錯過。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長王志誠表示,歷史文化是一個現代城市的靈魂,城市因有了歷史記憶與文化血液而衍生千變萬化的表情,臺中市的山、海、屯、城區開發,即是一部生動的庶民墾荒史,充滿故事性與冒險性。近年來,市府文化局積極建構的「臺中學」,顧名思義,就是以文化來行銷臺中經驗,讓在地與外地人,一起「學臺中」,它是透過一連串的創作、出版、展示、閱讀、走讀、古蹟維護、活化等動態或靜態活動,從各個角度與面向切入,梳理百年建物、水文、宮廟的歷史脈絡,訴說常民故事,而讓臺中多元樣貌浮現,古今文化自然交會邂逅。臺中市政府近年來也積極打造「數位城市博物館」,以保存與活化地方記憶。

王局長進一步強調,《臺中歷史地圖散步》一書,透過古蹟、古地圖、老照片、漫畫、APP等虛實手法,帶領現代讀者穿越時空、識讀臺中人多元的歷史、地理與文化肌理,進而任意遨遊、看透城市多元風貌。創意行銷手法一流,百分之百吸睛、老少讀者一看就愛上。

《臺中歷史地圖散步》邀請多位學者專家,以深入淺出的筆調,針對17個主題撰寫專文,介紹臺中眾多景點的歷史掌故、人文背景與奇聞軼事。從日治時期到戰後,涵蓋百年臺中都市建設、人文發展、文化生活等多重面向,如臺中省城建城始末、香蕉貿易爭霸戰、紙醉金迷文化遺留、美軍冷戰影響、臺灣第一位女醫師蔡阿信等,城市文史與特色散步路線立現。而且,只要掃描書中景點所附二維條碼,即可連結前往「臺中歷史地圖」APP地圖所示地點,老照片與臺中現有街景立即對照,宛如穿越時空親臨現場。

《臺中歷史地圖散步》2018年1月初上市後,即列名博客來旅遊類新書榜第二名。林富士強調,此書與APP得以問世發行,有賴中央與地方的大力協助,尤其臺中市政府文化局、林權助與余如季後代等慷慨提供歷史圖像,國立中興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協助邀稿,讓內容呈現更在地、更詳實,凸顯戰後臺中庶民生活的切片。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接續臺灣1980年代所啟動的數位文化建設工程,承傳傾全國之力營造的560萬筆數位典藏資源,自2013年設立以來即致力於文化內容的創新應用及轉譯。《臺中歷史地圖散步》專書與APP為集結各方力量而成的另一力作!

新聞聯絡人 關閉
  •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文化研究科 楊智鈞

    04-22289111#25317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