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開啟
:::
基因體中心的醣晶片技術,可迅速檢測癌細胞或病毒

發布時間: 2006-04-22

由本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兼主任翁啟惠院士所發展的「一鍋化多醣合成技術」(Programmable One-pot Oligosaccharide Synthesis),經其團隊成員吳宗益博士(本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人員)等人更進一步的研發,加上新質譜技術,可克服目前製作「醣晶片」所遭遇的瓶頸。該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不但發表在四月份世界頂尖的德國《化學期刊》《Angewandte Chemie》,且授權給國內產業界進行醣晶片開發及在生醫上之應用。基因晶片的問世,帶給基因體研究突破性的發展,很多與疾病有關的基因變化得以分析。然而,基因的變化及其與疾病的關係,目前尚無法得知。因此,功能基因體學或蛋白質體學,成為基因定序後最重要的工作。人體的蛋白質有一半以上是帶有醣類的醣蛋白,這些醣蛋白上的醣類到底扮演何種角色,仍然是科學家們努力的課題。如果我們能開發出有效的工具,對於研究將會是關鍵性的助力。「醣晶片」可提供快速分析醣分子的功能,尤其與蛋白質作用之關係,同時對癌細胞或病毒的存在做快速的檢測。

目前醣晶片製作所面臨的瓶頸,在於多醣分子的合成相當困難,同時很難定量晶片上的醣分子。翁啟惠院士所領銜的研究團隊以「一鍋化多醣合成技術」解決多醣分子合成的難題用簡短的步驟,合成複雜的癌症抗原及病毒所認識的多醣分子。然後,將此分子藉由對特殊波長(337nm)之光敏感鏈,連接到矽晶片上。如此製成的醣晶片可用質譜儀直接分析晶片上之醣分子的存在。 因為操作質譜儀的同時,其所發出的雷射光可將晶片上的醣分子飛出來直接分析。因此,在醫療診斷時,得以做好品質管制,而成為有效的工具。翁院士說:「將來,希望能結合半導體技術及基因體中心的多醣合成及新質譜技術,使醣晶片之製作技術更臻完善。目前一毫克的多醣分子可製作一億個醣晶片,而一個晶片可有上千種不同的醣分子。在進行醣蛋白及多醣分子之功能研究上,醣晶片將會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工具。」該晶片製作技術已授權給一家生技公司,並在台灣開發醣晶片。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