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開啟
:::
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處首度發現「沙漏狀磁場」

發布時間: 2006-08-14

次毫米波陣列望遠鏡首度發現恆星形成區域中的「沙漏狀磁場」(台灣時間95年8月11日凌晨2:00前禁止發布)史密松天文台與中研院天文所合作興建的次毫米波陣列(Submillimeter Array,簡稱SMA)發現決定性的證據,顯示恆星形成區域中的確存在著分佈如沙漏狀的磁場。此項發現證實理論天文學家長期以來的預測。測量結果顯示,在星際雲團(interstellar cloud clump)裡的物質濃密得足以使雲團產生重力塌縮,並在過程中使磁場彎曲。 由西班牙、台灣和美國天文學家組成的一個研究小組,在使用次毫米波陣列(SMA)研究一個稱為 NGC 1333 IRAS 4A 的原恆星系統時獲得上述發現。此研究團隊的成員包括西班牙Catalonia太空研究所的 Josep Girart(曾為中研院天文所特聘研究員兼籌備處主任賀曾樸所指導的博士生)、中研院天文所的 Ramprasad Rao、以及美國哈佛史密松天文物理中心的 Daniel P. Marrone。 此項發現發表於8月11日的《科學》(Science)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