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開啟
:::
基因體研究中心發表新型分子探針及醣晶片

發布時間: 2007-02-05

基因體研究的發展至今,蛋白質體學已成為一個重要的方向。超過百分之八十的人體蛋白質屬於醣蛋白,而醣化的過程已知在生物體的蛋白質功能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幾乎細胞發炎、癌細胞擴散,都和蛋白質醣化過程中發生變化有關,因此許多科學家鑽研蛋白質醣化與病理之間的關聯性,企圖在醫藥治療上開啟一個新方向。

然而,細胞醣分子的產生非常複雜,不如DNA或蛋白質分子一般,可以依據一個既定的模板製造出來。從分子的層面去研究複雜的醣蛋白體時,若能用分子探針去追蹤並純化醣蛋白,以分析蛋白質被醣化的過程,就能對這方面的研究產生莫大助益。醣類研究是本院翁啟惠院長的專長,將於本週《美國國家科學院期刊》網路線上預告版(Online Early Edition of Proc. Natl. Acad. Sci. USA on Feb 5-9, 2007),刊載翁院長與本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徐翠玲女士,及美國Scripps 研究院的合作研究,所聯合發表的最新研發成功的化學探測法的研究成果,此方法加上翁院長上星期在《自然》雜誌(1月31日Nature Protocols網路線上)所發表的快速醣晶片製作方法,將對醣蛋白的研究有重大貢獻。

這個新發明的分子探針將成為探測醣蛋白變化的研究工具。首先,研究人員利用一種類醣物質,將之加入細胞內當作標記醣蛋白的探針。然後,將細胞經過代謝的處理,當作一個脢作用物,讓醣轉移酵素(glycosyltransferases)將之視為天然醣類而轉移至醣蛋白上。這次發表的改良版類醣物質具有更低的毒性,是研究人員針對細胞生物學應用而特別設計的。被標記的醣蛋白可經由螢光顯示而讓研究人員觀察醣蛋白的行蹤,研究人員更可利用此標記來分離出特殊的醣蛋白,以作更進一步的分子結構分析。

這個新方法若用於病理相關的研究,無異於新型的偵測器,科學家可以在不同的生理環境、病理環境內,針對細胞表面的醣和外來侵入物的醣化過程作觀測及分析,對於研究醣類表現與感染性疾病、癌細胞病變之間的關聯性有極大的助力,將有利於開發新的疾病檢測法及有效的抗癌藥物,亦具有產業化的潛能。註:翁院長對「蛋白質與醣」的解釋摘要如下,基因要執行功能,當然要合成蛋白質,不過並不是到此為止,蛋白質合成後還要進行轉譯後的修飾。

人體的基因會表現出蛋白質,在表現的過程中,RNA有剪接的現象,因此可以合成的蛋白質就非常多,而這些蛋白質還會再經過修飾,其中最複雜的修飾方式就是醣化。醣類會影響蛋白質的水溶性和立體結構以及它的功能。近10年來醣類的研究有重大突破。細胞表面的蛋白質多接有醣分子,這些醣蛋白對於細胞間的訊息傳遞,具有重要的地位。譬如癌細胞擴散時,需要經過血液,但是這些細胞如何進入血管呢?這時就必須和血管的細胞接觸然後通過。這種接觸非常專一,用到一個細胞表面的醣和另一個細胞表面上的蛋白質。禽流感病毒H 5 N 1表面有某種蛋白質、人體細胞表面有某種醣類,兩者結合之後,病毒才能進入細胞,這也是專一的結合。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