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 2007-07-12
本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梁茂昌博士所參與的國際天文研究團隊,日前成功觀測到外太陽系行星大氣中存在著生命之源—水。這是科學家第一次找到有力證據,顯示外太空的確存在著水。
這個由法國、台灣、美國、英國和西班牙天文及行星科學家所組成的研究團隊,係透過美國太空總署Spitzer紅外線太空望遠鏡對一系外行星HD 189733b的觀測,成功發現水的存在。該研究成果將刊於7月12日出版的英國期刊《自然(Nature)》。
此項研究是由歐洲太空總署駐巴黎天文研究所研究員泰尼提博士(Dr. Giovanna Tinetti)所領導,泰尼提博士目前任職倫敦大學學院。研究成員則包含任職於環變中心的梁茂昌博士和任教於加州理工學院翁玉林教授(曾為本院的訪問學者)在內等十餘人。
該行星(HD189733b)座落於狐狸座(Vulpecula)距離地球約63光年遠的某個外太陽系。此行星的組成跟木星非常類似,但其大氣的平均溫度大約為攝氏七百多度,遠高於木星的低於零度,此類行星通常被稱為「熱木星」。該行星的重量約為木星的1.15倍、地球的365倍,但繞恆星週期(行星年)卻只有2.2天,這是因為此行星距離恆星只有四百五十萬公里,遠小於地球和太陽的一億五千萬公里,所以此行星才會這麼熱。
值得一提的是,梁博士同時也是第一位對這類的行星做過詳細的大氣化學模擬的科學家,其結果發表於2003年的天文物理雜誌(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理論預測水是可以穩定的存在,這大大影響了水被偵測到的可能性。
研究團隊利用目前最先進的紅外線太空望遠鏡(Spitzer)於日蝕時所獲得的光譜,首次成功證實了系外行星水的存在。該研究主要是觀察波長3.6微米、5.8微米和8微米的光譜差異,他們發現此行星上的大氣在3.6微米的吸收比起其他兩個波長來的小,泰尼提博士表示:「水分子是唯一可以解釋此觀測結果的物質。」
梁博士說:「水是生命必備重要元素,這項發現對探測外太空生命,具有關鍵性意義。」他表示,這次的觀測證明了水的存在,若使用同樣的觀測技術用於下一世代的太空望遠鏡,將有助於在類似地球的外太陽系行星中獲得水的資訊。就如同木星一樣,這個行星的主要組成是氫氣,其次為氦氣,水只佔這個行星的五萬分之一。所以這類的行星具有生命的機率微乎極微。但是這次水的成功探測,說明了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將有機會探測到和地球將近的行星上「水的存在與否」以及「是否適合人類居住」。
本新聞稿是由本院、倫敦大學學院、歐洲太空總署、加州理工學院和美國太空總署-Spitzer科學中心同步發佈。
-
梁茂昌博士,環境變遷研究中心助研究員
(O) 2653-9885轉852,mcl@rcec.sinica.edu.tw
-
林美惠,中央研究院總辦事處
(02) 2789-8821,mhlin313@gate.sinica.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