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 2007-09-26
為積極推廣智慧財產權與科技成果移轉,本院於2007年9月28日隆重舉辦「96年度中央研究院生命科學研發成果發表會」,以展示本院研究人員發展成果,並建立產學界交流管道,開創與升級國內生技發展。
除本院外,本發表會特包括基因體國家型計畫與國家衛生研究院的成果。發表會主題鎖定生命科學研究,涵蓋癌症、傳染病、生物技術及分析儀器等4大領域。
在癌症的領域中,本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吳漢忠副研究員將發表「肺癌腫瘤血管的標記胜肽」成果。這是一種腫瘤標靶治療的新方法;能專一性的將抗癌藥物攜帶至腫瘤組織,提高治療效果,也減少藥物對正常細胞的傷害。標靶治療是全世界均致力發展的領域,市場潛力極大。
此外,由中研院原子分子科學研究所張大釗研究員,與台大醫院的婁培人醫師,合作研發出一種可攜帶的掌上型簡易癌細胞檢測系統。此項發明利用張大釗實驗室所研發的探針分子BMVC (US patent 6,979,738 B2, 12/27/2005; ROC I260320, 08/21/2006),對癌細胞與正常細胞的不同反應與螢光特性,設計了一個有效率、操作容易且成本低廉的偵測套組來分辨癌細胞;經由婁培人醫師團隊的測試,初步證實其可行性。這個儀器是專業人士的好幫手,更是設備不足的偏遠地區醫療器材一項便利。
在傳染病領域,國家衛生研究院疫苗研發中心團隊,則利用細胞培養技術選殖出高成長病毒H5N1流感疫苗株2株,可在猴腎細胞(Vero cell)生產季節性流感疫苗,此技術較目前以雞胚蛋的生產方式簡單且容易迅速擴產,能應付流感大流行時的緊急需求,也比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H5N1病毒種株(NIBRG-14)效價提高100倍。
在生物技術領域,本院植物暨微生物學研究所蕭介夫教授研究團隊將發表酒精新製程成果。此種新製程,可以縮短產製時間、減少污染,而且產酒過程每個步驟的原料,都可開發出新產品。
本院農業生物科技研究中心林納生主任及楊淑美副主任將提出利用竹子病毒開發出疫苗平台的創新成果,更令人矚目。由於竹子病毒不會感染人或動物,對所有動物是安全的;而且竹子容易量化,成本低,由竹子病毒所開發出來疫苗平台,將提供更有效率、更安全的疫苗培育載體。
在分析儀器領域中,本院基因體研究中心陳仲瑄主任的研發團隊,則將發表可以測量小到原子,大到細胞分子的質量的新型質譜儀。這個技術的超高效率,遠超過目前所有商業質譜儀功能,其測量質的量功效,皆百萬倍於目前所有技術。除了生物醫學的應用之外,此創新技術亦可應用於測量工業產品相關的合成奈米材料、汽車或工廠所排廢氣內顆粒的大小和所含的重金屬污染物。若能產業化,將可重新定義製造質譜儀器的核心技術。
此發表會20項創新研發成果,都具有高度商業發展潛力,受到相關產業界的重視。歡迎各界蒞臨指導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