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開啟
:::
重量級科學家紛赴台北 本院承辦國際科學理事會(ICSU)所轄CFRS委員會會議

發布時間: 2007-10-12

受成立長達108年的國際重量級非政府組織「國際科學理事會(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Science , ICSU)」,其轄下「科學自由與責任委員會(Committee on Freedom and Responsibility in the conduct of Science, CFRS)」之委託,本院2007年10月15日至17日將於本院人文社會館召開2007年CFRS委員會。

國際科學理事會ICSU正式成立於1931年,今年邁入第76年,其組織的前身歷史則長達108年。目前有112個國家會員國,以及29個科學聯盟會員。ICSU的會員大多數是各國最高科學研究機構,而參與的科學家多數是義務職。長久以來, ICSU以其非政府組織立場,靈活運用資源,不僅成功扮演國際科學政策建言角色(尤其是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同時也順利進行各洲科學資訊、醫療、生態、天文等等協議;更提供發展中國家實際的科學建設資源。

本院從1937年開始參與ICSU,會員資格長達70年;可說是本院目前所參與的最重要之國際間非政府科學組織。每隔3年,ICSU舉行1次會員大會;本院例由院長或副院長率團參與。最近一次會員大會係於2005年在中國蘇州舉行,下一次大會將於明年在非洲莫三比克舉行。

ICSU轄下設有4個委員會,實際執行工作。其一,科學計畫暨審查委員會(Committee for Scientific Planning and Review, CSPR)負責審核會員國提出的科學計畫。其二,財政委員會(Committee on Finance, CF)負責審核預算與支出。其三,開發中國家政策委員會(Policy Committee on Developing Countries, PCDC)負責專職協助開發中國家的科學政策。其四,科學行為自由與責任委員會(Committee on Freedom and Responsibility in the conduct of Science, CFRS)專門負責深入討論各領域之科學研究的權利與義務。2006年本院曾志朗院士並獲選為CFRS之常任委員。

此次由CFRS委託本院所召開的3天議程中,15、16日是12位來自10國的CFRS委員會的內部會議。17日所舉辦的「全球衛生(Global Health Workshop) 」研討會,則僅開放專業聽眾參與。(會議全程英語進行,媒體採訪請先洽主辦單位。)

17日研討會當天討論主題是,亞洲地區傳染疾病發生時,科學(醫學)家的責任與義務。會中除了邀請2002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薩斯頓博士(Prof. John Sulston)發表演講之外,其餘5位貴賓包括Lam Sai Kit教授(馬來西亞大學醫學微生物學教授)、高福教授(大陸中國科學院微生物學研究所所長)、陳建仁博士(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主任委員)、賴明詔教授(國立成功大學校長)、陳奕雄總經理(賽亞基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都將分享寶貴的經驗。

CFRS旨在確保科學家在從事科學研究時,擁有不受政治因素干擾之自由與權利,並提倡科學家必須負起科學研究之相關責任。CFRS同時也密切與人權組織合作,協助制定人權政策。本院承接此次會議,不僅可以提供國際科學研究優良的討論平台,同時可以增加台灣科學研究在國際曝光的機會。

ICSU(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Science )的前身是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cademies, IAA (1899-1914),以及Inter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IRC (1919-1931),溯源計算ICSU組織歷史長達108年。

ICSU以追求科學的普世福祉(the Universality of Science)為宗旨,期待透過3項任務,完成科學造福人群的遠大理想。第一,提供重要的科學與社會議題之反覆闡述辯論;第二,增進各國、各學科領域科學家之互動;以及第三,促進科學界與國際政府、各國政府、公民社會、私人機構的溝通對話。

新聞聯絡人 關閉
  • 吳美智科長,本院總辦事處國際事務辦公室

    (O)2789-9446

  • 林美惠,中央研究院總辦事處

    (02) 2789-8821,mhlin313@gate.sinica.edu.tw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