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 2007-10-18
由本院、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以及台灣磁共振學會,所共同主辦的「第十六屆國際磁共振學會研討會2007年會」(16th Triennial Conference for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Magnetic Resonance,ISMAR 2007),於2007年10月14日至19日在台灣墾丁圓滿召開。
本屆會議共吸引30國500位國際學者專家參與,主辦單位特別邀請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Kurt Wuthrich教授、國際磁共振學會理事長Ad Bax博士、多位美國科學院院士以及國際頂尖磁共振學者來台訪問並發表演說。
大會主席台灣磁共振學會理事長亦是本院生物醫學研究所與基因體研究中心合聘研究員黃太煌博士表示,磁共振原理係利用外在射頻無線電波作為刺激,以觀察電子及核子自旋。其應用包括磁振造影(MRI),蛋白質結構決定,奈米及高分子材料、及藥物研發等領域。1940年迄今已有七位科學家,因為磁共振相關研究,獲得諾貝爾獎項。ISMAR年會為磁共振領域重要國際會議。此次在台灣舉辦為自創辦37年來第一次在亞洲舉辦。顯示其對台灣近年來磁共振研究快速發展的肯定。這部份歸功於基因體醫學國家型計劃下、高磁場核磁共振研究核心實驗室及磁振造影核心實驗室之設立。與會人士對本次研討會的科學內涵及藝文活動均表高度肯定及讚揚。研討會除了提供學者交流的平台、也提供年輕學生和國際頂尖磁共振學者直接接觸的機會,擴展其視野。 黃太煌博士並獲選為亞太磁振研討會國際諮詢會主席。
參加此次大會的Kurt Wuthrich教授,係其在「發展磁共振光譜技術在生物分子立體結構研究之成就」獲頒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座。Kurt Wuthrich教授並將於10月19日下午2時在本院(台灣大學校園區)原子分子研究所浦大邦演講廳進行公開演說。
-
劉尚斌教授,中研院原子分子研究所研究員,ISMAR 2007大會秘書長
(O)2366-8230
-
林美惠,中央研究院總辦事處
(02) 2789-8821,mhlin313@gate.sinica.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