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 2007-11-02
本院國際研究生學程(Taiwan International Graduate Program簡稱TIGP)11月5日上午將於本院人文社會館三樓會議室,舉辦[第二屆國際研究生學程結業證書頒贈典禮],清華大學化學研究所博士生王正中、國防醫學院生命科學研究所博士生歐展言,以及清華大學化學系印度籍的薩卜( Sahadevan Sabu)是今年三位畢業生。典禮以英文進行,亦開放給媒體記者採訪。
TIGP啟動6年以來,結業學生研究成果斐然。目前畢業的4位學生就讀TIGP期間共發表超過15篇論文,刊登於 Nature, PNAS, Trends. Genet., Genes Dev., J. Biol. Chem., Dev. Biol., Structure…等國際知名科學期刊上。
今年畢業生當中,王正中博士在就學期間已經於 3種專業期刊上,發表3篇論文。其中,最受矚目的一篇刊登於2007年4月19日出版的《自然》雜誌上。王正中博士在其指導老師洪上程教授(清華大學化學系和本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合聘研究員)指導下,和實驗室研究團隊共同研發出[一鍋化保護碳水化合物的反應],只需單步反應即可區分單醣分子中眾多的OH基,並以這些單醣分子進行也是一鍋化的多步醣鍊結反應,乃大幅提升化學家在合成此類分子時的效率。
而另一位畢業生歐展言博士的就學期間,於本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簡正鼎研究員實驗室進行研究。在生物發育過程中,如眼睛的形成,是相當精密而巧妙的過程,特性殊異的不同細胞,彼此需要緊密的訊息傳遞來溝通細胞分裂與分化,如Hedgehog這個訊息,與個體發育、幹細胞分化及癌細胞的形成有關。歐展言博士研究的主題就是探討蛋白質分解的機制,如何調控Hedgehog訊息的傳遞。歐博士的研究成果已發表於Developmental Biology, Developmental Cell, Trends in Genetics 和 Genes and Development 等4個國際知名之期刊上。
唯一的外籍(印度籍)畢業生薩卜博士就學期間在本院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由韓肇中研究員和張煥正研究員共同指導。韓肇中研究員實驗室的工作重點分為4個方向:以質譜為核心技術之蛋白質體研究;生物訊息傳導;和細胞週期相關之基因表現;以及開發新穎生物分析工具。這是一項跨領域的研究,薩卜博士和研究團隊之成果曾發於Analytical Biochemistry,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等4種專業期刊上。
由於本院擁有卓越的研究設備與師資指導群,研究取向也與一般大學有所區隔,目前TIGP是三贏的精妙設計。三方合作的結果,中研院可以召募到優秀博士級學生,深耕其研究,負起教育下一代科研人才的責任。各大學則可以利用中研院特色,補足研究資源,增加其學生國際化來源。而受惠最大的學生,則可直接與國際接軌。又 TIGP向各國召募學生,這可以把世界特色帶入台灣;而學員學成返國後,也會將台灣觀點帶到世界各地。
TIGP目前由本院劉兆漢副院長擔任學程總召集人,共有下列 8個跨領域學程:化學生物學與分子生物物理學程(Chemical Biology and Molecular Biophysics)、 分子科學與技術學程(Molecul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分子與生物農業(Molecular and Biolog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s)、生物資訊學(Bioinformatics)、分子與細胞生物學(Molecular and Cell Biology Program)、奈米科學與技術(Nano Science and Technology)、生物醫學(Molecular Medicine)、以及計算語言學與中文語言處理(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nd Chinese Language Processing)等; 每年每一學程以招收20個名額為限(原則上外國籍與本國籍學生各半),授課與課間討論,均以英文進行。學程目前共有來自25 個國家 216 位在學博士生,外籍生人數佔44%。(參考網站: http://tigp.sinica.edu.tw/)
-
洪曉楓博士,國際研究生學程辦公室學務執行秘書
(O) 2789-9414
-
林美惠,中央研究院總辦事處
(02) 2789-8821,mhlin313@gate.sinica.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