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開啟
:::
文雄院士接任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主任 施明哲教授接任農業生物科技研究中心主任

發布時間: 2008-01-08

積極延攬優秀學術人才返台灣服務,是本院歷任院長全力以赴的目標之一。翁啟惠院長於民國97年1月8日(週二)上午9:00本院活動中心2樓平面演講廳為兩位非常難得邀請到的新任主管,主持簡單隆重的交接儀式。兩位新任主管分別是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新任主任李文雄院士,以及農業生物科技研究中心新任主任施明哲教授。

李文雄院士1942年出生於台灣屏東,靠著天份與苦讀,1972年獲得美國布朗大學應用數學博士學位後,開始在分子演化學術界嶄露頭角。1998年李文雄院士受聘芝加哥大學生態演化系擔任George Beadle講座教授,2004年更受聘為James D. Watson講座教授。1998年當選本院院士,1999年獲得美國藝術與科學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院士。2003年李文雄院士更創造雙重佳績,同時獲得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院士之最高學術榮譽,以及相當於基因演化界諾貝爾獎的義大利「巴仁(Balzan)科學暨藝術獎」。

李文雄院士長年投身於DNA序列演化的速率和DNA序列規則性變化的研究,對於分子時鐘理論及其應用貢獻卓越;其由此所發現的支持雄性主導演化假說的重要證據,以及所提出的前瞻性統計方法,在分子演化統計學界廣受運用。目前主要研究項目包含基因調控模組的演化機制以及基因調控子序列的分析與演化。李文雄院士並發表超過270篇論文,同時也是3本非常暢銷教科書的作者,也曾擔任國際分子生物及演化學會的會長,並擔任許多國際學術期刊編輯委員重要職務。

李文雄院士對台灣研究環境十分熟悉;他經常回國講學及指導學生,並擔任過本院分子生物研究所、動物所(2005年改為今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植物所(2005年改為今植物暨微生物學研究所)的學術諮詢委員。2003年他兼任本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生物資訊專題中心執行長後,更是1、2個月回國一次以協助推動生物尖端研究計畫。李文雄院士並於2005年獲台美基金會頒贈台灣傑出人才成就獎。

54歲的新任農業生物科技研究中心主任施明哲教授則出生於台灣基隆,1983年獲得美國愛荷華大學遺傳學博士後,到哈佛大學醫學院遺傳系專門研究植物分子生物學。施教授在博士後時期,對分子植物生理和分子演化兩個領域研究優異,使他獲得 Sloan Foundation Fellowship。1988年施明哲教授應聘回愛荷華大學生物系任教,並曾擔任該校Roy J. Carver Center for Comparative Genomics主任,現任美國愛荷華大學生物系教授及本院農業生物科技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施教授對缺氧訊息傳導機制方面的研究貢獻卓著;他的實驗室是目前全球唯一成功篩選出對缺氧反應有缺失的突變體的研究單位,甚受學術界矚目。他於2001年,成立了一個整合型的研究團隊,以綜合基因體、生化及分子演化的方式來探討阿拉伯芥之水解酶基因家族的功能。這項研究的獨特性,使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頒贈施明哲教授第一屆 NSF 2010研究獎與獎助金。施明哲教授論文份量極高,屢獲Cell、Science等國際知名期刊青睞,他並曾為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美國能源部(DOE)、以及美國農業部(USDA)擔任過評審委員;同時目前他也是美國愛荷華大學和肯薩斯大學跨校的NSF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ly Beneficial Catalysis 的重要成員。

施明哲教授一向與台灣學術界往來密切;他多次於東海大學開課,並擔任台中榮總及本院植物暨微生物學研究所客座研究員。近幾年,他頻繁返國,積極推動農業生物科技及系統生物的尖端研究,並以基因體學方式研發利用植物復育環境中的有機污染物。他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植物對環境逆境反應的分子機制、基因表現調控的演化基因體學、以及醣水解酶 (glycosyl hydrolase) 的功能性基因體學。

新聞聯絡人 關閉
  • 林妙穗,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Tel)886-2-2789-9621#209

  • 李瑞蓮秘書,本院農業生物科技研究中心

    (O)2651-5910

  • 林美惠,中央研究院總辦事處

    (02) 2789-8821,mhlin313@gate.sinica.edu.tw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