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 2009-02-23
本院物理研究所陳洋元研究員主導的一組研究團隊,於2008年2月國際專業期刊「應用物理通訊」(Applied Physics Letter),所發表的鎳奈米電、熱傳導之重要研究成果。日前,根據該期刊之統計,一年內共獲得超過1033次下載記錄,使得這篇原本即被選為當期封面的熱點論文,更加受到重視。
研究團隊解釋,半導體內IC晶片內的奈米線路,其尺寸越小除可縮小元件體積外,製作成本也越低。然而,小到奈米尺寸大小,卻會面臨量子效應,產生與原來物質電、熱、磁相異等之特質。因此,如何運用此一新的物性,又可降低成本,就成為材料學者努力的終極目標。此次這篇刊登於「應用物理通訊」被下載逾千次的論文,即是陳洋元研究員之研究團隊以一根磁性的鎳奈米線,懸吊在一掏空的矽基板上,成功地測量出導電率與熱傳導率。這是首次量測到單根奈米線的熱電性質嶄新技術之發表。
陳洋元研究員解釋,由於奈米線是肉眼看不到的,因此,這項研究從製造到量測的每一個階段,都必須借助掃描電子顯微鏡的觀察與定位。這不論在實驗技術、以及電子量測儀器設計上,都具有極高的困難度。研究團隊花費整整一年的時間,才挑戰成功,將此單一根鎳奈米線以電子顯微圖像配合實驗數據,清楚呈現世人眼前。
該研究結果顯示,受到奈米線的結構與內在缺陷所影響,鎳在奈米尺寸上,與一般塊材形式相比較,其熱流比電流受到更大的壓制。也就是說,鎳奈米線傳熱的能力變弱,有利溫度差的維持;未來若成功推衍此結論,可藉著奈米技術,大幅提升熱電材料熱能轉換成電能的效率,達到太陽能充分作為再生能源的目標。 同時,這個可以精確量測單根鎳奈米熱電傳導性質的創新研究技術,未來也可應用在其他磁性材料如鐵、鈷等元素上,甚至應用到鎘硒之類的複合物上,使半導體產業具有無窮的發展可能性,這也是此篇論文受到國際矚目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