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開啟
:::
文哲所舉行《許壽裳書簡集》新書發表會暨手稿致贈儀式

發布時間: 2011-03-14

著名現代教育家和傳記文學作家許壽裳先生 (1883-1948) 為台灣省編譯館創館館長(1946),以及台灣大學國文系第一屆系主任(1947)。對戰後台灣文化與教育重建工作,具有舉足輕重的歷史地位。許壽裳先生是魯迅的摯友,同時也深受當時台灣行政長官陳儀倚重。許壽裳經歷過殘酷的戰爭,足跡遍及日本、中國與臺灣,他晚年奉獻臺灣文化與教育,於65歲時在臺北遇害逝世(1948),令人沉慟不已。

為紀念這位台灣現代教育與文化的關鍵人物,本院中國文哲研究所花費將近9年的時間,完整蒐集許壽裳先生共644件書信原稿,近日出版《許壽裳書簡集》,該所並於2011年3月14日舉行新書發表會暨手稿致贈儀式。《許壽裳書簡集》編輯委員會表示,此專書共蒐錄644件書信原稿,橫跨許壽裳先生34歲到65歲的人生巔峰時期約30年(1917-1948),其中尤其珍貴的是許壽裳的親筆信函553件。這些書信的內容,包括與友人論學(例如討論魯迅著作)、切磋古詩詞、中國與台灣的學術教育文化、以及家族兒女情、個人寫作生涯等等。

至於《許壽裳書簡集》裡分量最重、也最引人注目的是關於戰後台灣的文化重建工作,以及有關二二八事件前後的事況描述。  這兩卷書信集反映了大時代的潮流與點點滴滴,不僅是許壽裳一生學術文化工作的縮影,同時也提供研究魯迅的全新材料,是中國現代學術史、文化史、教育史的最佳證言。許壽裳於台灣時期所撰寫的書信,更是研究國府戰後台灣文化重建工作的寶貴資料。1987年台灣解嚴以來,重建二二八的歷史空白已成顯學,《許壽裳書簡集》的出版將提供學術界重要的關鍵歷史補述與見證。

編輯委員會表示,該書所有信件係由海峽兩岸許壽裳遺族親戚,以及北京魯迅博物館所提供原信複印而來。蒐集書信過程中,並且特別獲得許壽裳子女故許世瑮先生與許世瑋女士、及中國著名魯迅研究者陳漱渝先生大力協助。編輯過程的最大的挑戰在於筆跡辨識困難,模糊處莫不經過反覆推敲;同時為便利閱讀,書後還特別附筆畫排列人名一覽表,而凡姓名可考者,並備有簡介。

附  件:《許壽裳書簡集》新書發表會暨手稿致贈儀式流程
時  間:  2011年3月14日(星期一)
地  點: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二樓會議室
            台北市115南港區研究院路2段128號
流  程:
10:00  報  到
10:30  主席致詞
              鍾彩鈞所長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10:40  貴賓致詞
              王汎森副院長
10:50  致贈許壽裳手稿
              由黃英哲教授代表家屬將手稿致贈文哲所圖書館,由本院王汎森副院長代表接受。
11:00  許壽裳教授之介紹
              彭小妍教授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
              黃英哲教授  日本愛知大學現代中國學部教授
              施  淑教授  淡江大學中文系榮退教授
              秦賢次先生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者
11:40  禮  成

新聞聯絡人 關閉
  • 黨可菁,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近現代文學研究室

    mclrunit@gate.sinica.edu.tw (Tel)886-2-2789-5725 (Fax)886-2-2789-5799

  • 林美惠,中央研究院總辦事處

    (02) 2789-8821,mhlin313@gate.sinica.edu.tw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