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開啟
:::
「魚樂e世代—臺灣本土魚類之數位典藏計畫特展」12月7日隆重揭幕

發布時間: 2011-12-07

寶島臺灣風景秀麗,孕育無數生命,已知目前擁有超過3,100種魚種類生物,占全球魚種總數的十分之一以上。魚類不僅提供支持台灣漁洋產業的生存發展,同時亦具旅遊、觀光生態的豐富商機。然而半世紀以來,由於過度捕撈、破壞棲地、污染、外來種以及全球暖化等因素,已經造成台灣海洋漁業面臨資源枯竭以及物種瀕臨滅絕的嚴重危機。

有鑑於此,由本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臺灣本土魚類之數位典藏計畫承辦,希望透過教育與加強宣導,建立台灣民眾關心與保護台灣魚類生態的文化,乃企劃這項名為「魚樂e世代—臺灣本土魚類之數位典藏計畫特展」。此項特展於2011年12月7日(星期三)起至2012年4月30日(星期一)止為期5個月,在本院人文社會科學館二樓公開展覽。

這項特展中參觀者可以透過數位典藏計畫所贊助建置的「臺灣魚類資料庫」,查詢到臺灣三千多種魚類的形態、生態習性、分布和各種魚類新知。例如,最多產的翻車魨,一次能夠產下3億顆魚卵;體型最大的鯨鯊,身長18公尺重1,200公斤;以及有著透明腦袋與退化眼睛奇怪的大鰭後肛魚;和會發出「叩、叩」聲音的可愛的直立海馬。

至於,為何台灣有這麼多魚種?台灣哪些是特有魚種?以及,哪些魚種已經滅絕?什麼是破壞魚類多樣性的最大殺手?...這些具有趣味與深度的魚類知識,都可以在現場獲得答案。展覽會場亦利用多媒体視訊,呈現墾丁海域的即時影像,讓參觀者可以觀賞豐富的海洋生物活動,悠遊海底世界,以及定時播放精采的魚類生態3D影片。

附件一:魚樂e世代特展開幕典禮流程
時  間:2011年12月7日(星期三)上午10:00
地  點: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館二樓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流  程:10:00-10:05  主持人致詞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邵廣昭研究員兼執行長
             10:05-10:30  貴賓致詞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中研院機構計畫主持人陳永發院士
             10:30-10:35  揭幕儀式
             10:35-11:00  貴賓觀展
             11:00-12:00  開幕茶會

附件二:魚樂e世代特展展期資訊
特展名稱:魚樂e世代
主辦單位: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中央研究院機構計畫
承辦單位: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臺灣本土魚類之數位典藏計畫
展覽日期:2011年12月7日(星期三)至2012年4月30日(星期一)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五,9:00-17:00
特別開放日:每月第一個星期六開放團體參觀,請2週前預約
展示地點: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館二樓
     115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新聞聯絡人 關閉
  • 林玉雯,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中央研究院機構計畫,數位典藏推廣服務辦公室

    (Tel) +886-2-26525277 betty168@gate.sinica.edu.tw

  •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

    (Tel) +886-2-27899545分機200 zoskt@gate.sinica.edu.tw

  • 林美惠,中央研究院總辦事處

    (02) 2789-8821,mhlin313@gate.sinica.edu.tw

  • 黃復君,中央研究院總辦事處

    (02) 2789-8820,pearlhuang@gate.sinica.edu.tw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