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 2012-10-17
本院民族學研究所自今日(17日)起,推出為期9個月「偶的世界,偶的魅力」研究專題特展,展覽以「偶」在華人社會中多元的形式與意涵為主體,串連傳統文化與流行文化中的偶,來對照探討古今華人文化的諸多現象,讓觀者學習用人類學的視角觀看「潮流」,並重新審視生活中習以為常的事物。展期自即日起至102年7月31日止,歡迎各界人士蒞臨參觀。
在華人文化中,偶既普及又多元。從古到今,偶的形式與功能不斷地擴張,它們是被用來塑造虛擬世界的主要媒介。歷史上常見以偶作為陪葬、玩具、飾品等各種用途,而在各種宗教膜拜甚至藝術領域,偶亦具有其重要地位。在當代臺灣的日常生活中,除延續傳統而來各種用途的偶以外,更拓展至其它種類的社會功能,諸如企業吉祥物、政治人物公仔、動漫人物模型、手機吊飾公仔以及甚為知名的香港創意公仔…等,讓偶在人類生活中扮演了更豐富的層次。
透過比較不同時期的偶,可得知該時代關於美的理想,以及身體與靈魂關係的觀念演變。此次「偶的世界,偶的魅力」研究專題特展,匯聚了華人文化中橫跨數千年,涵蓋多元民族文化的偶像,諸如秦朝兵馬俑複製塑像、17世紀西洋書籍中的關公圖像、現下臺灣最流行之霹靂布袋戲、Q版神明公仔,或設計師藝術公仔等,透過比較這些看似南轅北轍的物件,瞭解華人在不同的歷史、地區脈絡中怎麼看「人」,從偶的型制去探討每一個時代對於人物或族群的認識,進而理解人類如何賦予其靈性與生命力。
此外,展覽中亦藉由大型看板以圖文展示現代公仔的製作流程。介紹如何製作首鋼(prototype),如何用啤機(injection machine)製作塑膠模具,以及如何將成型拋光、製作印刷底板,然後上色與手繪等流程的細節,帶領大眾一起研究製作公仔的樂趣。
「偶的世界,偶的魅力」由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及民族所博物館主辦,林柳新紀念偶戲博物館、國立歷史博物館、國立臺灣博物館協辦,民族所副研究員司黛蕊女士策展。司黛蕊是美國芝加哥大學人類學博士,研究興趣涵蓋歌仔戲、布袋戲、流行文化與大眾媒體、性別研究等,她本身也是超級公仔迷,擁有數量驚人的公仔收藏,這次展覽中,許多珍貴的絕版限量公仔即來自她的個人收藏。
附件一 :「偶的世界,偶的魅力」研究專題特展 展覽開幕茶會流程
主 題:「偶的世界,偶的魅力」研究專題特展 展覽開幕茶會
時 間:2012年10月17日(星期三)上午10:00~12:00
地 點: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凌純聲館一樓大廳
臺北市南港區115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流 程:
09:40~10:00 簽 到
10:00~10:10 開幕表演
(無限人形劇團)
10:10~10:20 主持人致詞暨貴賓介紹
黃樹民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
10:20~10:30 策展人致詞
司黛蕊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10:30~12:00 展場導覽、自由享用茶點
附件二:「偶的世界,偶的魅力」研究專題特展 展期訊息
特展名稱:「偶的世界,偶的魅力」研究專題特展
展 期:2012年10月17日~2013年7月31日
開放時間:每週三、週六,上午9:30至下午16:30 (如遇國定假日休館)
展示地點:臺北市南港區115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博物館特展室
主辦單位: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博物館
協辦單位:林柳新紀念偶戲博物館
國立歷史博物館
國立臺灣博物館
導覽預約:10人以上20人以下參觀團體可申請導覽服務。請於參觀日前15-60日內填妥申請表並email或傳真至博物館。相關訊息請上博物館網站http://www.ioe.sinica.edu.tw/tool/museum/html/Visit.html
-
曾瓊瑩,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博物館
moorbear@gate.sinica.edu.tw (O) +886-2-2652-3308、(M)0928-005-077
-
林美惠,中央研究院總辦事處
(02) 2789-8821,mhlin313@gate.sinica.edu.tw
-
黃復君,中央研究院總辦事處
(02) 2789-8820,pearlhuang@gate.sinica.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