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 2018-05-10
為將中央研究院尖端的基礎研究能量向外擴散,並帶動區域學術發展,中研院自101年起以臺南高鐵特定區為基地,開始籌劃「南部院區」。前後歷時七年,於今(11)日舉行動土典禮祈福儀式,總統蔡英文、行政院政務委員吳政忠、臺南市代理市長李孟諺皆受邀出席。中研院院長廖俊智說,南部院區未來將優先推動農業生技、循環永續,並兼顧臺灣文史等領域,透過結合在地人才與研究資源,協助南部發展特色領域研究。
廖俊智表示,南部院區研究範疇將延續本院既有研究能量,並結合南部特有之環境、資源、產業及文化,以本院尖端的基礎研究能量串起臺灣整體的前瞻研究。
蔡英文致詞時表示,中研院南部院區肩負科學研究和區域發展的責任,不亞於南港院區。南臺灣有豐富的農業型態,也有獨特的考古和人文風貌,現在更是綠能科技和循環經濟的重鎮。未來與產、官、學等單位合作發展,形成群聚效應,盼能提升區域,乃至國家整體的研發創新能量。
廖俊智強調,規劃近七年的南部院區今日正式動土,得要感謝總統府、行政院、立法院及臺南市政府的支持與協助,並特別感謝翁啟惠前院長的大力推動,為促進區域學研環境的發展,而遍訪臺灣各地找尋拓展研究之基地。相信未來轉譯農業生技、農業系統基因體、代謝工程、永續能源、高效分析,及配合臺南特有文史材料之臺灣考古等各項研究專題,將為臺灣農業及環境與文化等研究領域注入創新思維。
未來南部院區將善用地利之便,廣泛延攬國內外人才,一方面以基礎研究帶動學術與產業整體發展,達成本院以基礎學術創新發展為主,進一步推動國家實驗室及政策建議之任務。另外作為南臺灣創新研發生態體系中的關鍵角色,南部院區現行規劃之研究專題,與行政院「數位國家、創新經濟」所擇定的「5+2」產業—「綠能科技」、「新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目標相同。未來南部院區也將協助推動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計畫,促使國家永續能源政策更完備與具體落實。
南部院區面積7.3公頃,為因應長遠的實驗需求,基於開放空間理念,設計具前瞻性之優良研究環境。整體將以國際大學城型態,生物多樣性以及社區友善等理念為設計主軸。目前採分階段方式開發,預計於108年12月、110年3月陸續興建完成三棟研究大樓,其中包含精密溫室及玻璃溫室等,總樓地板面積約6萬6,363平方公尺,興建經費約40億元。基地內其餘空間將作為綠地,以預留未來依研究發展需要擴建研究大樓及公共設施之用。
-
張貽翔,中央研究院總務處簡任技正
(Tel) 02-2789-9887,yhc9887@gate.sinica.edu.tw
-
莊崇暉,中央研究院秘書處媒體小組
(02) 2789-8820,chchuang@gate.sinica.edu.tw
-
陳昶宏,中央研究院秘書處公關科
(02) 2789-8059,changhung@as.edu.tw